為何「共享移動」成為兵家必爭?

--

近年由於移動科技與AI演算快速發展,使世人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之限制,體驗到智慧移動所帶來的效率與便利。在這個共享經濟系統中,需要以網路(包含互聯網與物聯網)為手段,連結所有人、事、時、地、物等相關交易資訊與交換資源,促進大規模的供需媒合。本文將以台灣計程車和租賃車二大服務產業為例,說明共享移動世界的未來圖像。

最近台灣計程車和共享租車二大移動產業很熱鬧。因為移動科技(Mobility technology)的快速發展(例如智慧手機、智慧交通、無人車、人工智慧演算…)將傳統強調供給方思維的交通運輸出行,轉為強調需求端思維出發的「交通移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換言之,交通服務從嚴格的法律規範與運具監督的管制業態,逐漸朝向隨選即需(On-demand)的共享運具或租賃經濟靠攏。這樣的產業演化,未來十年內有可能將「出行服務」(包含計程車與租賃車)推向短兵交戰的寡占競爭。極有可能像四十多年全國數萬家的雜貨店被便利超商連鎖系統所一一取代,進而從完全競爭逐漸演化成四大超商的寡頭大戰(7–11、全家、萊爾富、OK),最後到如今的7–11和全家二強鼎立,老三之後的業者(萊爾富、OK)面臨著進退維谷困境,極有可能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一般來說,消費者在不開車前提下,要滿足移動出行目的,不外乎有以下二大選擇 — (1)附駕駛的計程車服務和(2)自行駕駛的租賃車代步。在台灣,以目前的產業競爭來看,屬於附駕駛的計程車產業因為牌照仍屬高度的管制(全國約只有11萬張以內的車牌),大型的叫車媒合平台逐漸取代了擁有車牌和車輛的傳統車行組織,而媒合平台所推出的APP綁定數位支付,則逐漸成為人們叫車的主流方式。依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前四大叫車媒合平台為:台灣大車隊(約25000台)、Uber(約14000台)、LineGo(約13000台)和Yoxi(約8500台)。

另一方面,在自駕的租賃車業態中,也是隨著車用電腦的進步,各式車輛都可以採用手機APP進行開解鎖,進而讓隨選即需的共享運具成為可能。過去以日或時為單位的自駕短租,如今隨著共享交通風氣逐漸成熟,民眾逐漸不再堅持一定要自購車輛,改而願意改以路邊隨時取車、還車的共享運具(例如:iRent)來取代,好省下高額的養車成本。在這個逐漸出現的共享運具市場中,國內也出現了四強相爭局面,他們分別是和泰iRent、裕隆LINE GO、中租、Zipcar。依據2024年4月份的數位時代採訪報導,這四家業者預計年底分別可以達到8,000台、3,000台、1,000台和300台規模,屆時全台的共享車輛將突破1.2萬台規模,共享運具將像Ubike一般的便利與隨手可得。

在過去的舊經濟時代,因為資訊不對稱(或資訊不完全)問題很難解決,因而導至逆選擇或是引發尋租行為。「尋租」意指廠商在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為了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獨佔地位,從而得到獨佔利潤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百年以來,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邏輯,許多交易行為與商業模式都是拜資訊不對稱所產出的尋租與套利。在過去的舊經濟時代,因為資訊不對稱問題很難解決,但如今打著共享之名的新經濟來了,帶著全新的平台思維與巨大的AI運算力量打破舊經濟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引動全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設計。

從目的面來看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在於解決經濟剩餘,這裏所謂的經濟剩餘,意指規模生產與過度消費的產物。經濟剩餘在企業層面的表現為閒置庫存與閒置產能,在個人層面的表現為閒置的資源、物品、空間、時間(人力)或知識。在過去,社會中的經濟剩餘就像玻璃碎片,零零散散存在於各個領域,整合成本極高,卻很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想分享,也只能小規模、小區域的進行。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讓人工智慧得以實現,人類已有能力能把大量的碎片資源整合到專業的網路平台,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同時可以滿足大規模與客製化的線上供需配對,並進行線上到線下的經濟剩餘交換,創造過往無法想像的新經濟效益。

以上述的計程車和租賃車為例,過去不可能共享且分散於各地的車輛、駕駛司機、乘客與各式伴隨的多元服務(計程車載客、物流載貨、到宅送餐、酒後代駕、包車出遊…)均有嚴重的經濟剩餘問題,但過去難以被媒合的交通剩餘產能,如今均可以藉由共享經濟進行供需的快速配對,進而推出創新的媒合服務。在這個共享媒合系統中,需要以網路(包含互聯網與物聯網)為手段,連結所有人、車、事、時、地、物等相關交易資訊與資源交換,促進大規模的服務供需媒合;而執行共享交通媒合的中介組織就是兵家必爭的「平台」位置。事實上,這樣的共享交通媒合平台演化到最後,藉由巨量資訊的累積,十分有可能誕生出超級無敵的獨占或寡占企業,輕易掌握人們的各式移動資訊與生活行為,形成另一種變相的分配與控制。

如果以便利超商產業的發展歷史來類比移動產業的未來發展,如今的超商早己大大超越傳統的雜貨店零售功能,而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包含購物、繳費、提款、領貨、購票、喝咖啡、休息…)!所以我們不禁好奇的要問:「隨著計程車和共享租車的服務演化和市場寡占之後,屆時的移動服務圖像將會是什麼模樣?

或許我們無法預知最後的圖像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 — 「共享移動的未來,將是一幕幕精采又刺激的平台間抓對廝殺大戰!」但民眾會是最大的贏家嗎?這就不得而知了!

--

--

侯勝宗 Sheng-Tsung Hou

Dr. Sheng-Tsung Hou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Innovation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