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苦難﹒謙卑以待

--

相片來源:網路

最近AI很火紅,幕後的重要推手之一是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這位出生於台灣的美裔創業家,大家都很好奇他的創業故事。日前,黃仁勳回母校史丹佛大學演講時,被詢問要如何才能提高成功機會?沒想到黃仁勳竟回答「必須承受苦難(suffer)」!

什麼!有沒有聽錯?要一群來自全世界最頂尖的史丹佛學生承受苦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寶貴智慧?

事實上,黃仁勳是對的,但只對一半

可以在世上被人稱羨的成功者或某一領域的姣姣者,他們的生活或經驗,大多都不能用快樂來形容他們;更貼切的應該是說:他們都是在飽受折磨與苦難中被鍛練,如同英文諺語所言「no pain, no gain」。嚴格來說,成功者他們所追求的目標並非是「功成名就」,大多是某種源自內心的信念或不滿足的好奇。而他們被稱頌的所謂成功或成就,其實只是實現此一信念或好奇心後所衍生的「副產品」。比起有形的物質財富或名聲信譽,他們更在意的是「使命」是否實現。為了達成此一使命,他們會設定具體的目標,為此目標而努力戰鬥、堅持不懈、愈挫愈勇,即使付上極大的代價(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不會在遭逢困境之際會歡呼喜樂,但對這一群為了成就使命而承受苦難的堅持者,他們常體認到擁抱困境才是解決問題最有力的燃料,他們相信經歷苦難是獲得更大恩典的必經途徑。他們異於常人的「自討苦吃」,正是他們可以卓越的特質。以黃仁勳為例,他曾提到創業家必須要擁有一種「超能力」,就是 — — 創業家不會知道「這有多難」 (how hard it is) ,創業家只會問自己「這能有多難」 (how hard can it be)。讀者或許好奇 — — 為什麼不要去想「這有多難」呢?黃仁勳的回答是:「你必須讓自己相信,這沒有這麼難。因為,這一路真的會比你能想像的要困難的太多太多了!」換言之,就是因為創業真的太難了!難到無法想像。所以黃仁勳唯一的選擇就是只能催眠自己「這能有多難」。就是創業家承受苦難的心法。

相片來源:網路

但是光願意承擔苦難,尚不足以讓人尊敬,讓人真正從內心景仰的人,必須具備「感恩與謙卑」的心腸。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所出版的《成功的反思》一書曾批判不論我們有多拚搏,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或自己獨自就能造就的。現今社會愈來愈多人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他們努力的結果,這是嚴重的社會價值扭曲。桑德爾教授說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 — — 「只要努力打拼,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然而成功者的成就並不是只靠自己的「承受苦難」或「努力奮發」就能實現,更多的是靠社會中許多人所提供的機會。桑德爾教授就特別強調謙卑(humility)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公民德性。畢竟,憑著才能和努力在社會體制中獲勝,多少也是「托他人的福」,或者是「命運的偶然」。如果我們愈覺得一切成功都是個人自己的努力,我們就自大與驕倣,社會將會日漸爭競與自私。

在未來AI充斥的世界,可以承受苦難的人已經很難得了,但唯有心存感恩與心懷謙卑,才可以避免「才德的驕傲」(meritocratic hubris)。成功者唯有心存謙卑與感恩,才能告別輸贏二元對立,超越才德霸權,走向平等、尊重且包容的共善社會。

--

--

侯勝宗 Sheng-Tsung Hou

Dr. Sheng-Tsung Hou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Innovation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