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成為獨占生意

--

最近共享平台十分熱鬧。一方面,Uber Eats宣布將以308億元金額買下台灣foodpanda,創下了台灣除了半導體產業以外的最大國際併購案。合併後的Uber Eat市占率將達到8成以上,Uber Eats嚴然獨占了外送市場。另一方面,計程車市場也不惶多讓,國內二大造車集團 — 裕隆及和泰紛紛進軍小黃叫車平台。裕隆集團斥資9.5億元入股LINE TAXI,搶進小黃市場,而和泰集團自建的計程車車隊yoxi則正式結盟Uber,雙方小黃計程車總登錄台數突破2萬台,讓計程車業龍頭台灣大車隊腹背受敵,市場版圖重新洗牌中。

曾經美好的共享經濟新世界,如今正走向贏家通吃的獨占老路,這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在過去的舊經濟時代,因為資訊不對稱(或資訊不完全)問題很難解決,因而導至逆選擇或是引發尋租行為。「尋租」意指廠商在從事生產活動過程中,為了壟斷社會資源、或維持獨佔地位,從而得到獨佔利潤所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百年以來,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邏輯,許多交易行為與商業模式都是拜資訊不對稱所產出的尋租與套利。在舊經濟時代資訊不對稱問題很難解決,但如今打著共享之名的新經濟來了,帶著全新的平台思維與巨大的AI運算力量打破舊經濟的資訊不對稱問題,藉由手機、網路(包含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萬物聯網,將人、事、時、地、物等相關交易資訊與交換資源加以整合聯結,帶動了大規模的去中間化創新媒合服務,以科技平台將買方與賣方直接對接,引動全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設計。

從目的面來看共享經濟,共享經濟在於解決經濟剩餘,這裏所謂的經濟剩餘,意指規模生產與過度消費的產物。經濟剩餘在企業層面的表現為閒置庫存與閒置產能,在個人層面的表現為閒置的資源、物品、空間、時間(人力)或知識。在過去,社會中的經濟剩餘就像玻璃碎片,零零散散存在於各個領域,整合成本極高,卻很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想分享,也只能小規模、小區域的進行。但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日漸普及、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讓人工智慧得以實現,人類已有能力能把大量的碎片資源整合到專業的網路平台,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進行,同時可以滿足大規模與客製化的線上供需配對,並進行線上到線下的經濟剩餘交換,創造過往無法想像的新經濟效益。

事實上,這樣的共享媒合平台演化到最後,藉由巨量資訊的累積,十分有可能誕生出超級無敵的獨占或寡占企業,輕易掌握人們的各式移動資訊與生活行為,形成另一種變相的分配與控制(可以想像Uber同時擁有全台灣家戶的用餐和交通出行資料嗎?)。或許我們無法預知最後的共享世界圖像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 — 「共享經濟的未來,將是一幕幕精采又無情的平台間抓對廝殺大戰!」但民眾會是最大的贏家嗎?這答案就交給讀者回答了!

--

--

侯勝宗 Sheng-Tsung Hou

Dr. Sheng-Tsung Hou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Innovation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