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齡社會遇見長照生機:看日本RUN TOMO如何翻轉失智成為力量

侯勝宗 Sheng-Tsung Hou
7 min readApr 28, 2020

--

天下@未來城市《預見未來 》專欄 04

你知道全世界每幾秒鐘會增加一位失智者嗎?

答案是3秒鐘!

圖:國際扶輪3481地區影響圈參與2019 RUN TOMO陪伴智者健走活動

近來,地方創生與長照服務成為地方政府施政與傳統產業轉型的討論重點,許多國際研討會與各式產業創新說明場次紛紛出籠,一時之間讓人眼花繚亂。

筆者近來參加一場由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所舉辦的中日交流研討會,大會邀請3位來自日本的講者、12位台灣講者,400多位來自各界的參與者,整體研討會的主軸可以歸納為「未來高齡化社會不是照顧,而是共同生活」的新想像。本文僅就二天研討會所習得的一項針對失智症的地方倡議 — RUN TOMO社區營造經驗與讀者分享,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對話與討論,一同想像台灣未來,構思地方創生與長照服務間的關聯性。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地方創生」。

事實上,地方創生觀念源自日本政府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與都市化三大趨勢,所提出的施政方針。眾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依據維基百科的紀載與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日本早從1970年代初,便步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人占整體人口比例為7.1%;經過40多年的發展,如今日本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趨勢最快的國家。2010年時日本的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經增至23%。預計到2060年65歲以上老人將接近全國總人口的40%。老齡化加重了日本社會保障的負擔。另一方面,日本少子化問題也十分嚴重,日本已經連續十年經歷了人口自然減少的困境。201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日本人口減少創紀錄,人口下降了33萬786人,2016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97萬6979人,而死亡人數為130萬7765人。面對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死亡率與人口數量急劇下降的二股力量,加上都市化(Urbanization)趨勢,人口向都市聚集所引起一系列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空間結構的變遷。

日本政府於2014年通過〈地方創生法案〉及相關法令,並於2015年正式展開地方創生行動。日本地方創生的精神是一套針對「城鎮.人.就業創生」的地方創生總合戰略,真正目的是要改善日本人口減少的現狀,致力在2060年仍能維持一億人口、確保1.5%~2%的GDP成長動能。換言之,地方創生的重點在於如何回復少子化與高齡化鄉鎮或社區的地方活力。所以地方創生政策係為一個經濟手段,背後要回應的是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口與環境變遷與挑戰。

研討會中,幾位日本講者提出了日本超高齡化社會的地方創生社會實踐經驗,大致可以歸納為「以社區為中心,建構健康、亞健康、失能與失智的社區互助服務網絡與系統」。 而此種超高齡社會必須同時考慮到「制度-經濟-文化」等三個面向的跨域規劃。以下一同來瞭解日本所推動的RUN TOMO(RUN伴)社會倡議,如何翻轉失智朋友成社區營造力量。

RUN伴,源自日本的RUN TOMO,TOMO就是「伴」的意思,有朋友、親友、一起、共同之意,傳達失智症者需要陪伴的重要。這個活動是2011年從日本北海道開始推廣,起初設計是藉由與失智症朋友一起串起接力背帶的共通體驗,推動適合所有人都能安居的社區營造活動。在舉辦八年之後,RUN伴活動逐漸演變為陪伴失智長輩一同出門,外出散步,傳達友愛失智、鄰里相伴、接納同理、尊嚴生活的友善理念。

RUN伴是日本境內最大的失智主題活動,在每年的7–11月間舉行。以2017年為例,在日本超過41個都道府縣舉辦該活動,共有14521人參加,其中有1607位是失智朋友。參加的人員包含失智朋友、家屬、醫療長照相關人士、政府部門、商家、企業人士、教育界人士、學生、一般民眾等。台灣於2017年起也開始推動RUN伴。

RUN伴設計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創造失智者與一般正常民眾的彼此認識機會與環境。在過去,社會將失智症者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帶著異樣眼光,對他們感到畏懼,希望將其隔離,以免造成社會的不定時隱形炸彈。藉由RUN伴倡議,讓社會大眾藉由十分自然的方式,結識恰巧為失智的朋友,創造彼此相遇與對話的機會,與失智朋友一同投入社區營造的行動中。將失智者視為正常朋友,共組社區營造團隊,彼此投入自己的能力於適合的社區工作中,創造一個跨域與跨境的網絡合作關係。如今在日本的RUN伴已開創出包含失智症社區營造基金、失智症社區營造導入講座、失智症Network論壇與各式的國際交流活動。

RUN伴只是一個「活動」,但背後更重要的精神是要長期推動一個失智友善社區的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來自日本NPO法人認知症Friendship Club的德田雄人提出了「二大觀點」與「八大領域」。其中「二大觀點」是必須反映出失智朋友的心聲和營造社會參與的工作環境。而「八大領域」則是邀請不同利害關係人一同投入失智友善社區的營造,建立彼此的對話與連結,這些領域包含:(1)藝術、文化與運動,(2)企業與商家,(3)孩童、年輕人與學生,(4)社區居民與志工,(5)消防、急救與警察,(6)醫療與社福,(7)住居,(8)移動與交通。為了達成失智症者與一般大眾的「美美與共」的境界,彼此同理與欣賞是必要的前題。其中德田雄人介紹了町田市由下而上的實務作法,他們訪談並進行一系列的倡議,歸納出以下16項的失智友善社區的產出指標:

1、我要及早做診斷,同時主導自己之後的治療及生活;

2、對於必要的支援,我有廣泛的選擇性,同時能夠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支援;

3、我不願被迫送入醫院或長照機構,我希望能夠在自己期射的環境,有尊嚴、受尊重的情況下,平穩的迎接死亡;

4、醫師願意傾聽我的心聲,陪我一起思考;

5、能將自己的心情告訴家人,讓他們接受我的想法;

6、照顧我的人,能獲得應有的尊重,也能獲得適當的照顧支援;

7、有地方能讓我做自己,也能和朋友一起談天,訴說憂愁;

8、得以保有自己的嗜好和多年來的習慣;

9、我要透過工作或在活動,挑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在地及社會有所貢獻;

10、 我有機會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學習有關失智症的知識;

11、 我了解政府對於生活救濟的相關援助,知道自己經濟面的生活前景;

12、 面對在地社會或地方政府,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體驗,提出自己的想法;

13、 我不會因為失智症而遭差別待遇或得到特殊禮遇;

14、 我可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放心購物、享受美食;

15、 當我需要協助時,周遭居民自然而然會提供協助;

16、 我們也是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的一份子。

要達到上述的目標並不容易,需要「制度、經濟與文化」三位一體的全面配套措施都到位,並將失智症視為社區或社會中正常的一部份才有可能。而八大領域的各方通力協做與合力則十分重要。其中又以企業如何參與更是可否成功的關鍵挑戰。在町田市即有星巴克與本田汽車參與其中的精采案例。其中,町田市的星巴克咖啡會定期舉辦失智咖啡的活動,藉由講座與活動將失智朋友與一般人士自然而然地融入,不分彼此的相互學習與欣賞彼此的差異。而本田汽車更是雇用失智朋友成為洗車的員工,營造出友善的工作環境,讓失智症朋友尋回工作的樂趣與被需要的存在感,並謀得經濟收入。

台灣估計目前約有超過27萬的失智人口,其中輕度與極輕度約佔75%,中度與重度約有25%,預估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位失智朋友,40年後將突破85萬人。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但日本RUN伴啟動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社會創新力量,藉由一項串起接力背帶的健走慢跑體驗活動,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將失智、高齡化課題視為創造變革的機會,重新設計社區內彼此間的同理關係,進而帶動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氛圍,導入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力量,啟動各領域人士自發且不停運轉的創新機制,引動彼此扶持的地方創生動能。

希望日本RUN伴經驗,將給台灣地方創生帶來更多的長照想像!

--

--

侯勝宗 Sheng-Tsung Hou

Dr. Sheng-Tsung Hou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and Social Innovation of Feng Chia University, Taiwan, R.O.C.